馬勒的《第八(千人)交響曲》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龐大作品,其編制規模稱得上古典交響樂中的“巨無霸”。在馬勒之前,沒有作曲家可以將交響樂的編制擴大到如此規模。
這是馬勒1906年的作品,這部作品第一部分是根據9世紀時的一首讚美詩創作的,命題為《造物主聖靈降臨》;第二部分則是一部連續演奏的交響詩,命題為《浮士德的結束場景》。馬勒生活在世紀之交的年代,他的作品傳達出了對往昔的回顧和對新世紀的嚮往。一種氣勢磅礴和催人奮進的音樂情緒使得這部作品有著過去音樂家的創作所沒有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感覺,也使之有著複雜的結構。
由於陣容龐大而且主題鮮明,演出馬勒《第八交響曲》對所有的樂團來說都是浩大的工程。著名指揮家伯恩斯坦1975年9月曾在維也納指揮過一場“馬勒八”,維也納愛樂樂團加上3個合唱團組成了龐大的陣容。前幾年尼姆•雅爾維在瑞典舉行了一場帶有慈善公益性質的演出,合唱團來自幾個國家,由於耗資較大,瑞典王室慷慨解囊。1998年日本長野冬季奧運會也演出過“馬勒八”,氣勢磅礴。在馬勒逝世90周年時,美國、德國、英國、荷蘭和日本的許多著名樂團都相繼演出了“馬勒八”,以紀念這位元在音樂史上地位日益提升的偉大作曲家。這些樂團上演“千人交響曲”都實在地湊夠了千人之數,獨唱演員多由名角加盟,場面相當壯觀,到場觀眾和所有演奏、演唱人員一樣群情激昂,熱血沸騰。